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快递
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 这些“施工图”助推重庆未来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29浏览次数:

来源:重庆日报

12月25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起草过程、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以及“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一些重要的“施工图”“任务书”进行了详细解读,内容干货满满,令人振奋。

五方面发力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战略使命,重庆将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王赋表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重点从五方面发力,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一区”,做特做优“两群”。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带动成渝地区空间布局整体优化。

二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铁网,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

四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国企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提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五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治理工程,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路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作,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等方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对于重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刘晓吾表示,重庆结合本地实际,将全力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刘晓吾看来,重庆是制造业重镇,产业基础非常扎实。市委提出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动态平衡。在疫情影响下,当务之急是优化产业链,保障供应链。从长远来看,重点是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刘晓吾介绍,前段时间市委对这项工作进行集中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招。市委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要充分发挥好重庆的通道优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把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连接起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把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紧密连接起来,通过中欧班列等把中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紧密连接起来,更好地融入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此外,重庆还将着眼于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统筹抓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这两件大事,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更大需求空间。

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下,重庆未来5年乃至10年将如何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表示,到“十四五”末,重庆将基本建成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加速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并推动通关便利化。

接下来,重庆将加快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场站扩能改造,推进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等枢纽型港口功能提升,加快构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

同时,重庆将加快建设重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运输组织方式;有效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东南亚地区和中亚、欧洲地区的路桥纽带作用,依托枢纽港口实现铁路班列和长江航运的中转联运,推广“沪渝直达快线”运营模式,减少货物中转时间;依托江北国际机场提升陆空转运水平。

在推动通关便利化方面,重庆将提升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关合作,巩固中国—东盟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机制。

董建国介绍,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了“13+1”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此外,前段时间RCEP协定正式签署,使得重庆能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好发挥成渝地区和重庆的通道功能,可在协定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科学城建设将从建平台、兴产业等五方面发力

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表示,在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下,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将从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五个方面发力。

接下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将围绕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争取更多的国家队布局落地,力争大科学装置、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取得突破;加快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突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需求,在基础科学、产业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若干个卓越研究中心、科学研究中心。

同时,将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前沿技术的创新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为了打造“人才特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出台“金凤凰”人才政策,发挥好领军科学家的帅才作用,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并注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直接给予新进博士项目支持,为他们提供安家落户、居留签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优质服务;促进科学城与大学城互动发展,让高校学生在“大学城求学、科学城创业”。

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校院所在机构设置、人才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落实“揭榜挂帅”机制,推行经费使用“包干制”,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为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

许洪斌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将与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也将发挥好科学城的创新引领功能,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总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

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表示,从国内循环看,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市,在城镇化、工业化上潜力巨大;从国际循环看,重庆已构建起西向、南向等大通道,制造业企业能更好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因此,“十四五”时期,重庆制造业发展机遇巨大。

实际上,近几年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成功实践,已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好了“先手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启动建设,让两地制造业企业能更好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出“1+1>2”的效益,促进成渝地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陈金山介绍,为抓住上述机遇,“十四五”期间,重庆将迅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方向,布局一批优势产业链,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

同时,重庆将巩固提升支柱产业,着力提升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优势支柱领域产业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市场主体,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陈金山介绍,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重庆将进一步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

例如,在集成电路方面,重庆将加速IGBT等功率器件发展,推动硅基光电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

同时,重庆将建设更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加大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的累积,构建起更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

未来,重庆计划培育10个左右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同时,加大5G规模组网力度,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场景;加强与四川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版权所有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主办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65号外经贸大厦9楼 联系电话:+86 23 67862888

Copyright © 201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2005872号-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77号 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86 23 67862888

+86 23 6796069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